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以青春力量走好绿色长征路



绿色长征实践团


实践团为孩子们科普草学知识

  北京温榆河公园的晨曦中,30余顶绿色帐篷沿河岸铺开。这是中国大学生开展的绿色市集,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学生社团与环保组织,通过创意手作、趣味问答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和游戏,带领广大市民、游客解锁绿色生活方式、传递绿色理念,5000余人次首都市民热情参与。这场融合科普展览、旧物改造工坊的创意集会,拉开了“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5年绿桥、绿色长征活动的序幕。
  绿色传承:从“绿色咨询”到“绿色长征”
  4月20日,北京林业大学在温榆河公园启动了今年的绿桥、绿色长征活动。绿色长征是中国大学生的绿色科考行动,今年将会有上千支实践团队、万余名大学生从教室走向大自然,踏上绿色长征之路,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主题展开生态保护与科技攻关。这场活动不仅是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更是一场跨越40余年的青春接力。
  1984年,北林学子率先在北京街头开展“绿色咨询”活动,播下了大学生开展绿色活动的种子。此后,他们发起了“绿桥”活动和全国青年绿色长征活动,这些都成了中国青年学生生态保护活动的重要品牌,并发展成为今天的绿桥、绿色长征系列品牌活动。从黄河溯源到丝路治沙,从打造蓝天碧水到建设美丽中国,绿色长征活动年度主题紧扣中国生态脉搏,学生们的科考足迹覆盖祖国的各个角落。
  “通过深入基层进行科考实践,我们不仅为地方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持,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北京林业大学学生、A4210绿色长征实践团团长王琰表示。
  A4210是北林青年学生早在2012年提出的特色生态保护理念。“A”代表“Action行动”,意为“行动”;“4”代表衣、食、用、行4个生活方面;“21”代表21天好习惯养成效应;“0”代表碳中和、零浪费,这一理念从学校推广至社会,影响了近百万人。王琰说:“这些实践活动激发了学子的参与热情,从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青春力量,推动更多人投身到生态保护事业中来。”
  生态守护:青年科考队发现灭绝物种
  在四川老君山,一支学生科考队正在海拔1600米左右的山上观察着竹林里的昆虫。2024年,王琰所在的北京林业大学“竹韵行者,绿荫守护”A4210绿色长征实践团来到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竹林病虫害治理调研、物种多样性调研、景观优化设计以及动植物科普宣传等实践活动。
  实践团在老君山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山上电力供应不稳定,刚到时被告知可能没电,但大家决定哪怕用车发电也要继续实践。实践后期,因每天走山路、雨天路滑,成员们身心俱疲,接连摔倒,晚上还要整理成果,压力很大。但团队无人放弃,互相鼓励,一起熬夜完成工作,凭借团队精神坚持到底。
  实践团在山上与科教馆工作人员同吃同住了半个月,多次深入保护区密林,追踪到黑熊、野猪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等野生动物踪迹。当大家深夜在山上开展灯诱实验时,他们惊喜地发现,一只消失了数十年的金甲虫,在灯光下翩然飞舞。这只甲虫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阳彩臂金龟。后经专家确认,这是阳彩臂金龟自1982年被宣布灭绝后首次现身此地。这不仅体现了当地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显著成效,也展示了中国青年为绿色发展注入的蓬勃力量。
  “当我站在保护区步道的景观栈道上,极目远眺郁郁葱葱的山林,张开双手环抱绿茵时,感觉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王琰和团队的同学们一起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知着祖国的绿水青山。“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王琰相信,新中国首任林业部部长梁希描绘的动人远景,终究会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下成为现实图景。
  星火燎原:“种草”团队播种绿色未来
  在北京林业大学,有一支特殊的“种草”团队——草业与草原学院的“Cool地球”草蒂志愿实践团。这群学生七年如一日地干着一件事:把晦涩的草学知识变成孩子们听得懂的环保课,将生态保护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我们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自然,让生态保护理念不再遥远。”实践团团长孙立恒表示,“团队初创时,我们发现,面向低龄群体的环保教育存在空白,于是决定以儿童为切入点,结合草学知识设计趣味课程,让生态保护理念在互动中生根发芽。”互动游戏、手工实践、自然观察……实践团带着孩子们在“种草打卡”中感受生命的萌发,在“叶脉画创作”中触摸自然的纹理,在“寻宝游戏”“角色扮演”中理解草原食物链,让知识变得鲜活可触。
  实践团甚至把线下课程搬到线上,让远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孩子们通过屏幕,跟着大学生辨认草地早熟禾和紫花苜蓿。实践团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生动语言。互动中,孩子们因小草发芽而雀跃,因记住保护动物而自豪,还纷纷写下“我要爱护社区环境”的绿色宣言。
  从北京社区到内蒙古草原,从线下课堂到云端互动,这群学子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搭建起科学与大众的“绿桥”,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如今,这支团队正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们计划深入内蒙古、青海等生态修复地区,开发草原保护课程,吸引各年龄段参与者,并通过新媒体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治山治水:70年的青春接力
  在门头沟清水镇田寺村东沟,北京林业大学“京西永定”实践团的科考行动用科技手段助力洪水后的生态恢复,为当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支持。这支学生团队针对京西地区受到洪水破坏后的相关情况展开调研,考察树木分布情况及倒伏危险程度评估,为灾后植被恢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片区域承载着北林人的治山治水智慧。多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关君蔚就在此开展了小流域治理。近70年来,一代又一代北林师生在此开展科研工作,有效减少了洪水流速与流量,在小流域防灾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农作物增产与生态效益双赢。通过采取建坝工程措施、排导槽水利措施、植树造林生态措施等综合手段,昔日的洪泛区如今呈现出良好的生态态势。
  数据显示,2024年有344所高校、68家单位参与科考,10312名青年学生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开展绿色实践。这些年来,绿桥、绿色长征活动围绕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原创20余个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践项目,绿色青春的足迹遍布312个市区县,举办特色实践活动8000余场次,累计覆盖人数50余万人次。
  从“绿色咨询”到“绿色长征”,北林大学子用40年的实践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春篇章。他们证明,中国青年的绿色实践,既能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也能点亮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未来。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名,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更多活力。(宋和 赵鹏飞)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5-08

关键词 绿色长征  绿色咨询  科考  科普  大学生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