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湖北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两翼齐飞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4月11日,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在武钢党委书记王振有、省林业局局长王海涛陪同下参加义务植树
  图为:水清草绿的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图为:正在选育的优质油茶林
  图为:神农架成为金丝猴的乐园
  图为:天然林保护工程护佑三峡库区
  图为:现代化的人造板生产线
  图为:退耕还林工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编者按:湖北省是我国的林业大省、湿地大省,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将林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确定了“建设资源大省、产业强省”的奋斗目标。各级林业部门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坚持生态和产业建设两手抓,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植树造林泼绿荆楚
  又是一年春来到,正是植树好时节。4月11日,省领导来到武钢义务植树。这是自1982年我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来,省领导连续第28年依法履行植树义务。
  今春以来,全省义务植树超过8000万株,尽责率达80%以上,全省共建设100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基地100个。全民义务植树不仅有效增加了森林植被,而且有利于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吸引更多的力量投入以林业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
  各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省林业局统计,去年全省完成造林255.3万亩,中幼林抚育626.8万亩,封山育林237.02万亩。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任务全部完成,全省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805.25万亩,占总规划998.6万亩的80.84%。2000年至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已经通过国家验收,保存率达99.9%。退耕还林巩固成果专项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未来8年,中央将增加投入37.54亿元。长防林、抑螺防病林、外资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去年,我省建国以来最大的省级林业工程——低产林改造开始实施。从2008年开始,我省将用7年的时间,改造低产林500万亩,每年完成75万亩左右。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省林业局每年落实5000万元,用于改造低产林。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42万亩,占计划的56%。
  根据最近一次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我省林地面积为12924.8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6.4%;其中森林面积9056万亩,约占林地总面积的70%;全省森林覆盖率31.61%;活立木蓄积2.05亿立方米。植树造林,为荆楚大地披上了层层绿装,也为秀美山川泼上了浓浓春色。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湖北号称“千湖之省”,但近年来湖泊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湿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修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湿地保护基金会”。去年,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神农架大九湖、沉湖、涨渡湖、丹江口和三峡库区5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通过了专家论证,批准建立了枣阳熊河省级湿地公园。目前,全省已建立了31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5处湿地公园。
  荒漠化也影响到湖北生态环境的改善。去年,我省组织编制了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规划,老河口、谷城、公安、监利、沙市、洪湖等地不断创新治沙模式,将封沙育林与速生丰产林和特色林果业紧密结合,南漳、黄梅、通山、建始、郧县5个县,率先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
  生态建设成果的直接表现,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2008年,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七姊妹山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5个,此外,省、市、县还共建立了43个自然保护区和176个保护小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长足进步,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兰花等珍稀植物资源得到逐步恢复,全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到有效保护。
  产业发展兴林富农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林业产业发展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主要林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基本正常,危机还为林业产业调整结构创造了机遇。当前,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呈现出“三个转变”的良好态势:一是从传统的大宗木竹加工、人造板生产为主,向森林食品、林产化工、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方面转变,拓宽了林产业发展的领域。
  二是木竹加工企业加快了原料林基地建设步伐,实现了原材料供应从依赖市场型向自主培育资源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转变,全省木材加工企业共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400多万亩。
  三是林业产业的发展从自我积累渐变式发展向聚集社会资本快速发展转变,凯迪、晨鸣等资金雄厚的企业涉足林业产业,极大地提高了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去年全年,全省林业产业社会投资达到了22.3亿元。林桨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晨鸣纸业在咸宁、黄冈发展造林基地200多万亩。林业精品名牌创建力度不断加大,新评选出55家龙头企业,使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了166家。
  去年,全省林产工业规模以上产值94.68亿元,同比增长12.6%。全省林产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林业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兴林富农已成为各级林业部门的生动实践。
  改革创新激活林业
  林业发展的出路在改革,根本动力也在改革。
  在广大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上亿亩集体林地的潜能正在被激活。至去年底,全省已完成林改确权11100万亩,完成发证7805.9万亩,分别占任务的93.6%和65.8%。
  与此同时,各项配套改革工作逐步推开,全省已组建林业要素市场53个,组织林权交易4627宗,流转林地242.5万亩,实现交易额5.24亿元;组建评估机构70家,完成评估5682宗,评估值12.88亿元;开展林权抵押贷款2373宗,抵押林地165.4万亩,抵押金额达6.03亿元。
  这意味着,超过10亿元现金,通过改革流进了林农的腰包。投资造林热潮的直接反映,是林地流转市场价格的提升。林改前,荒山荒地流转价格每年每亩平均不到30元;林改后,荒山荒地流转价格达到50元至80元。
  改革还直接减轻了林农负担,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两金”减征政策,各地狠抓落实,“两金”征收标准严格控制在10%以内,武汉、京山、宜都等地已经全部免除了“两金”征收,全省由此减轻农民涉林负担6000多万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全省共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3100.95万亩,目前已启动了非天保工程区的重点公益林1018.78万亩的补偿工作,中央财政每年补偿5094万元;区划省级公益林2590万亩,确定补偿1000万亩,2008年启动补偿了400万亩,补偿2000万元;武汉、潜江等地还出台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此外,南漳、谷城、随州、黄石等地开展了森林火灾保险试点,潜江、洪湖、襄樊等地出现了“林水结合”、“林路结合”的造林新模式。
  林业发展推向纵深
  新的历史阶段,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
  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先行先试”的要求,省林业局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现代林业示范区的工作思路。去年12月16日,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合作备忘录,确定到2020年,将共同筹措405亿元,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
  围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省林业局开展了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探索工作。通过开展相关调研,省林业局提出建立和完善符合我省省情林情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绿色财富和金色财富互换机制”的政策建议,并在神农架林区率先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工作。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战略部署后,省林业局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提出了绿色家园建设由点到面、跨区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的林业建设。目前,仙洪试验区已完成人工造林9.2万亩,完成挖沟洗渠植树330公里,开展了修枝整形、林地除杂、清除劣质林木、树干涂白等亮绿工作,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碳汇林和油料林建设也取得了新突破。2008年,省林业局在武汉市江夏区启动了中国首批绿色碳基金石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我省还出台规划,制定了支持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和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计划在全省建设1000万亩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和木本食用油林。
  全省林业主要数据增长情况
  年份林业总产值(亿元)林业总投资(亿元)自然保护区面积(万亩)
  1978年3 0.23 0
  1998年79 1.2 532
  2008年440 23.8 1452.7
  全省森林资源增长情况
  年份1978年1994年 1999年2004年
  森林面积(万亩)5669.55 7242.6 7463.25 8682.3
  【观点】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在实现科学发展中肩负着重大使命。
  一棵树、一片林、一湾水,在其生长繁育和演进更替过程中,无私地为社会奉献着洁净的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此,森林和湿地分别被誉为“地球之肺”、“地球之肾”,绿水青山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美妙字眼,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
  同时,森林和湿地所衍生的各种产品,又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林业被农民群众当作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说到底,绿水青山就是生态建设,金山银山就是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可以赏心悦目、延年益寿,金山银山能够为地方增收、帮群众致富。“鱼和熊掌,皆我所欲也。”尽管我们曾在认识上出现过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的偏差,在行动上发生过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水的失误,但事实上二者完全可以兼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优美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软实力。“绿色就是财富,保护就是发展”,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已为实践所反复证实。反之,金山银山壮大了,社会财富积累多了,人们的文化程度和生态素质提高了,就有了进一步发展、保护绿水青山的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因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二者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要求。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在思想认识上,不能仅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想法和专家、学者的谋划,而应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在工作落实上,不能仅限于一般号召或倡导,而应该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与措施之中;在工作责任上,不能仅仅着眼于林业部门,而应该通过优化机制、强化措施,鞭策各个部门,激励各种积极因素,调动各方社会资源投入林业建设,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荆楚大地而共同奋斗!
  【论点】
  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
  我省是三峡、葛洲坝、丹江口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所在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林业为推进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类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更重要,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首要地位。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与林业相关的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以较低的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碳汇,从而缓解气候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2月发表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林业部门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国家林业局将从政策引导、规划统筹、项目支撑、资金扶持、科技示范、智力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的倾斜支持力度。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文字:涂定卓 甘勇 图片:赵 辉 周卫平
荆楚网-湖北日报 2009年04月13日

关键词 绿化  造林  生态  林业产业  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