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dzwdc0000000096
资源名称 胡兀鹫
拉丁学名 Gypaetus barbatus
资源分类 鸟类资源
目中文名 隼形目
目拉丁名 FALCONIFORMES
保护级别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CITES附录Ⅱ
学科分类 220.35;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调查时间 1995-1999
分布
据文献记载,胡兀鹫在国内分布于新疆(天山)、青海(东北部祁连、青海湖、天峻、昂欠、扎多、玉树)、甘肃(武威、岷山)、宁夏(贺兰山)、四川(理塘、巴塘、德格、玉隆)、西藏(东南部麻江、羊八井、江达、贡觉、昌都、察隅);偶见于云南(西北部)、山西(太行山)、湖北(宜昌)、河北(怀来)、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旅顺)。在国外分布于亚洲和欧洲(郑作新,1976)。
本次调查,胡兀鹫分布涉及9个省份,除山西、湖北未发现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特别是西北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和西藏数量较多。具体为:河北(围场,旅鸟)、内蒙古(大青山、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盟,繁殖鸟)、四川(若尔盖、雅江、白玉、金川、巴塘、石渠、炉霍、色达、汶川,留鸟)、云南(德钦,冬候鸟)、西藏(广布,留鸟)、甘肃(玛曲、河西、祁连山、天祝、肃南、阿克塞,留鸟)、青海(玉树、果洛、海南、海东、西宁,留鸟)、新疆(阿尔泰、准西山地、天山山地、天山西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留鸟)。文献中记载的东北地区各省、宁夏、内蒙古未调查。
数量
据文献记载,1964~1971年在青海各考察地区均可见到2—5只胡兀鹫,估计为1~2只/100km2。但1973~1987年在西藏、青海的鸟类调查中仅在少数偏僻山区或天葬台附近发现,其他地区极为少见,近20年来数量急剧减少(郑光美、王岐山等,1998)。
本次调查表明,胡兀鹫主要分布于西北(甘肃、青海、新疆)和西南地区(西藏),繁殖种群数量约为92 000只(表9-55)。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原大面积灭鼠(毒杀)造成它们二次中毒。
表9-55 胡兀鹫分布及数量
栖息地 胡兀鹫多栖息于海拔2000~5000m的草原和高山裸岩地带,属山地型鸟类,冬季也常在村镇附近活动。在悬崖峭壁边缘、岩壁凹陷处或峭壁垂岩下营巢。飞翔能力极强,可在7000~8000m的高空盘旋数小时之久。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通常不吃活体动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攻击人和动物。
资料来源 全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PDF文件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