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2861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培养温度下严重侵蚀红壤的有机碳矿化特征
作者
邱曦
吕茂奎
黄锦学
李伟
赵本嘉
张浩
王恩熙
谢锦升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3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3
关键词
累积矿化量
温度敏感性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熵
代谢熵
文摘内容
研究侵蚀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深入认识水土流失地区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严重侵蚀区的裸露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温度(10℃、20℃和30℃)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温度对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及其Q10。结果表明:温度对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越高;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MBC显著正相关,与DOC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利用碳含量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尽管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含量仅为1.54 g·kg–1,但培养180天的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高达22.2%–33.3%,表明侵蚀红壤有机碳容易被矿化。严重侵蚀红壤在10–20℃时的Q10值为1.41,20–30℃时Q10值下降到1.06,土壤有机碳质量低是导致Q10值较低的重要原因,而严重侵蚀区的红壤长期裸露使微生物对高温产生适应性是高温时Q10值接近1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恢复植被覆盖对减少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损失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