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模拟研究



编号 zgly000174737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模拟研究

作者 胡运迪  赵敏  鲍乾  李栋  魏榆  马松  曾广能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站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3,43(1)

页码 327-338

年份 2023 

分类号 F30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壤CO_(2)排放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文摘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土壤CO_(2)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岩溶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植被恢复伴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其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控制性实验,以土壤、岩溶含水介质初始条件相同,仅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贵州普定沙湾模拟试验场为研究对象,通过1年的土壤CO_(2)浓度和通量数据,研究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的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CO_(2)的浓度和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季节下的土壤CO_(2)通量呈现昼夜变化规律,温度和降雨影响着土壤CO_(2)的排放,前者可促进排放量,后者可抑制排放量,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受影响的程度不同;(2)耕作活动也会影响土壤CO_(2)的排放,耕作使得土壤变得松散,加上岩溶区下伏基岩的溶蚀作用,增加了土壤CO_(2)向含水层的扩散,导致春季耕地表现为负通量;(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的年排放量不同,具体为草地(897.53 tC km^(-2)a^(-1))》灌木地(258.15 tC km^(-2)a^(-1))》耕地(207.66 tC km^(-2)a^(-1))》裸土地(92.68 tC km^(-2)a^(-1)),究其原因,主要受不同土地利用下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4)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草地(29.33 g/kg)》灌木地(23.31 g/kg)》耕地(22.08 g/kg)》裸土地(19.00 g/kg),鉴于这些土壤的初始性质相同,研究发现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除无植被的裸土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小外,其余有植被的类型均有增加,且增加的程度和植被覆盖的程度有关。综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以通过影响上覆植被的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控制土壤CO_(2)的排放,而排放强弱与温度、降雨和耕作活动有关,可以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储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