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143443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作者 沈艳  傅瓦利  蓝家程  程辉  张石棋  武玲珍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2年06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粗颗粒有机碳  土壤细颗粒有机碳  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文摘内容 对重庆中梁山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40cm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林地>菜地>草地>橘园地>弃耕地。除橘园地外,其它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细颗粒有机碳(FPOC)含量大于粗颗粒有机碳(CPOC)。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在剖面层次中表现不同。0—20cm表层土壤CPOC含量表现为:橘园地>草地>菜地>林地>弃耕地,差异较大。土壤FPOC含量表现为:林地>草地>菜地>橘园地>弃耕地;20—40cm土壤CPOC和FPOC最高值出现在菜地,最低值出现在弃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一致。除橘园地外土壤各组分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表现为:MOC/SOC>CPOC/SOC>FPOC/SOC。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和POC呈正相关,相关性不一致。林地和草地呈极显著相关(P<0.01),弃耕地呈显著相关(P<0.05),菜地和橘园地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人为干扰和耕作措施会影响POC对SOC的贡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