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4977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骨梗死动物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放射科
母体文献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
2006,17(12)
页码
703-705
年份
2006
分类号
R681
关键词
骨坏死
模型
动物
文摘内容
骨坏死又称缺血性坏死、无菌性坏死, 按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的定义, 骨坏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机械、生物等)使骨循环中断, 骨的活性成分缺失及随后修复的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骨干的髓质或皮质的局部供血停止引起细胞的死亡称为骨梗死(infarction of bone)。骨梗死的相关因素非常多, 创伤性骨坏死来自于突然的缺血, 常阻断了骨内和骨外的动脉。非刨伤性骨坏死最终表现为血管内凝血(血栓和继发出血), 作为一个中间机制, 可以被各种危险因素所激活, 骨内脂肪栓塞、内毒素、过敏和过敏反应、蛋白分解酶和凝血激酶(组织因子)释放、肠炎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外伤和妊娠。动物模型的建立在骨梗死实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未能复制出与人梗死病理变化一样理想的动物模型, 这也是制约骨梗死实验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仅对一些常用的骨梗死坏死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制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