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激素致骨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影像学初步研究



编号 zgly00004963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激素致骨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影像学初步研究

作者 马强  马大庆  靳二虎  贺文  张艺  苗田  周小鸽  王鹏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母体文献 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 2007,36(4)

页码 298-300

年份 2007 

分类号 R733 

关键词 骨坏死  模型  动物  影像 

文摘内容 目的 动态观察新西兰白兔骨的X线、CT、MRI及形态学改变, 探讨骨缺血坏死病变机制。研究MRI检测早期骨缺血坏死的可能性及其表现。方法 选用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 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A组12只, 耳缘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每次3.75mg/kg, 间隔24h, 注射3次; B组12只兔子,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3次注射, 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1周, 1、2个月, 在各组随机选择4只兔进行骨X线、CT、MRI检查, 取股骨、胫骨及肱骨骨皮质及骨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 组织学上, 造模1周后可见多个部位的缺血改变, 骨骺部位明显; 1个月后缺血改变明显, 范围扩大。2个月后骨髓脂肪化明显, 部分骨骨髓腔内出现纤维化表现。2个月内X线及CT检查均为阴性, 1周时MRI上可见有缺血坏死表现, 2周更加明显, 2个月时可见纤维化表现。B组。组织学及影像学未见异常表现。结论 骨缺血坏死表现随时间改变逐渐明显, 通过MR检查, 有可能发现早期的骨坏死。X线、CT对于早期骨缺血改变的显示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