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4220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思茅松毛虫的研究
作者单位
北京林学院昆虫教研组
母体文献
北京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
1981年01期
年份
1981
关键词
思茅松毛虫
松毛虫属
嘧啶硫磷
毛瘤
幼虫期
三龄幼虫
结茧化蛹
蔡邦华
马尾松毛虫
害虫防治
文摘内容
思茅松毛虫是中国南部的重要松毛虫之一。以Pinus langbianensis Chu为食和以Keteleeria evelyniana为食的幼虫在形态上及发育上均有重大差异。 在安宁,幼虫主要取食Keteleeria evelyniana,每年发生1—2代。越冬后的幼虫在5—6月间化蛹而后在6—7月间发育成熟羽化。第一代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分化:大部分幼虫生长缓慢而以幼虫越冬,其余的幼虫在四龄后生长迅速,于8月底化蛹、羽化,第二代幼虫于9月中、下旬孵化而以三龄幼虫越冬。引起分化的原因还不明了,应予深入研究。我们设想至少应追索到第一代幼虫孵化之前,因为在7月以前孵化的同一母虫的幼虫都可以产生分化。 这一害虫的化学防治试验了13种杀虫剂,每公斤“621烟剂加5%DDVP40毫升的试验在野外进行,死亡率高达90%。其他:50%phoxim 1:15000,90%Trichlorphon 1:15000,50%嘧啶硫磷1:3000,50%Cyanophos 1:5000,30%phosvel1:5000,40%伏地松1:5000,20%MTMC1:500,25%Carbaryl1:250,95%Cartap1:5000,50%Chorophenmidine1:1000,50%Garodona1:600及50%12401:3000倍均在室内进行试验,死亡率高达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