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和孵出热耐受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49543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和孵出热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 王立志  李晓晨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教育学院生命科学系 

母体文献 动物学杂志 

年卷期 2007,42(1)

页码 121-127

年份 2007 

分类号 Q494 

关键词 中国林蛙  孵化  温度  最适温度  逃避温度  致死温度 

文摘内容 为了解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卵的孵化率、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有效积温、孵化后蝌蚪的成活率和蝌蚪的热耐受性, 将当天产出的中国林蛙卵采集回实验室, 分另Ⅱ置于5个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孵化, 观察和测量记录卵的孵化率、孵化3d后蝌蚪的成活率、全长及每个温度下卵的发育历期。利用温度梯度装置观察记录孵化10d后蝌蚪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光照周期设为14L: 10D, 湿度设为85%。结果表明, 温度对中国林蛙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 孵化3d后蝌蚪的成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0℃下孵化的蝌蚪在2d之内全部死亡; 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3d后蝌蚪全长的影响极显著, 蝌蚪的全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化法计算中国林蛙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分别为0.51℃、65.29日度和0.38℃、65.52日度, 直接最优化法优于直线回归法。经过4个不同温度(10℃、15℃、20℃和25℃)孵化10d后蝌蚪的最适温度分别为(13.2±1.6)℃、(15.7±1.9)℃、(17.3±2.1)℃和(19.5±2.3)℃; 逃避温度分别为(28.8±1.4)℃、(30.2±1.6)℃、(31.6±1.3)℃和(33.1±1.8)℃; 致死温度分别为(32.9±1.7)℃、(33.8±1.5)℃、(35.2±1.2)℃和(36.7±0.9)℃。经过不同温度孵化10d后蝌蚪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