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印度野牛在中国的分布及其栖息地适宜性分析



编号 zgly000164890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印度野牛在中国的分布及其栖息地适宜性分析

作者 丁晨晨  胡一鸣  李春旺  蒋志刚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8年09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58 

关键词 云南  藏南  印度野牛  生态位模型  橡胶林  栖息地适宜性 

文摘内容 印度野牛(Bos gaurus)在中国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和西藏藏南地区。2016年2–3月和2016年11–12月,我们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及高黎贡山区域开展印度野牛调查,并对藏南地区进行文献调研,共获得47处印度野牛有效出现位点数据。目前云南地区印度野牛种群数量约180–210头,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在高黎贡山未发现印度野牛。利用印度野牛分布位点数据,选取地形、土地覆被类型、人类足迹指数、距水源和道路距离以及气候共5类14种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通过模拟云南和西藏印度野牛的适宜分布区,分析各环境因子对该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AUC (area under the curve)值为0.994。印度野牛潜在适宜栖息地可划分为高适宜、次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高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藏南地区,其中西双版纳部分镶嵌有次适宜和低适宜栖息地斑块,面积为4,987 km2;藏南部分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995 km2。次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高黎贡山区域以及藏南高适宜栖息地区的边缘,总面积为32,778 km2。低适宜和不适宜栖息地区连接成片,位于云南省中部、北部地区和藏南地区北部。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季节温度变化和等温线对印度野牛潜在分布区的影响较大,而地形因子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较弱。遥感地物分类结果表明:橡胶林等人工经济林的种植占据了西双版纳野牛的适宜栖息地,降低了景观连接度。建议管理部门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控制橡胶林等人工林在野牛适宜栖息地的扩张,提高景观连接度,以促进该物种种群的恢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