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南亚热带4种人工林凋落物动态特征



编号 zgly000047933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亚热带4种人工林凋落物动态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邹碧  李志安  丁永祯  谭万能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3)

页码 715-721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18.55 

关键词 人工林  凋落物  凋落物蓄积量  南亚热带 

文摘内容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过程的重要环节。研究了南亚热带4种常见人工林凋落物特征,材料取自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人工林栽植于1984年,从2002年至2003年进行了每月凋落物测定,同时测定了地表凋落物量。人工林凋落物总量大小依次为马占相思(10.433t/(hm^2·a))>大叶相思(7.538 t/(hm2·a))>湿地松(6.445t/(hm^2·a))>荷木(5.541t/(hm^2·a)),凋落物量年度间无显著变化,凋落叶量占总凋落物量的83.2%(马占相思)至93.7%(湿地松).上半年凋落物量通常较平稳,下半年7~9月份多有一个峰值凋落期,主要原因是台风雨及叶子进入成熟期。除台风等因素引起激烈变化的月份外,二年度对应月份凋落物量极为相似。除大叶相思外,其它林型从14a林龄开始凋落物量有所下降。4种林型中,只有马占相思与湿地松的凋落物量与气温或降雨有显著的相关,特别是马占相思的总凋落物量与这些气候因素相关性最高。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大小为湿地松(13.81 t/hm^2)>马占相思(13.53 t/hm^2)>大叶相思(6.46 t/hm^2)>荷木(5.02 t/hm^2),马占相思的高蓄积量源于大凋落物量及较慢的分解速率,湿地松的高蓄积量源于针叶的难分解性。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比较显示,低气温高纬度地区,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大大高于凋落物量,高温高湿的低纬度地区,地表凋落物蓄积量通常低于年凋落物量,但松林在不同纬度区,地表凋落物量均高于年凋落物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