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2075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轮作模式土壤酶活性特征及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中国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5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154.2
关键词
轮作
土壤酶活性
化学性质
冗余分析
文摘内容
于2017年在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设置玉米-豌豆(C-Pe)、玉米-玉米(C-C)、2龄苜蓿(2A)、高粱-马铃薯(B-Po)、燕麦-玉米(O-C)、马铃薯-燕麦(Po-O)、豌豆-高粱(Pe-B)7种轮作处理模式,探讨不同生长时期(6月、8月和10月)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与其他轮作模式相比,2A模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和土壤pH值的降低,而C-C模式降低了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月份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但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略有不同。冗余分析表明,不同轮作模式的土壤化学性质因子很好地解释了酶活性的变异,且二者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化学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有机质>速效氮>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pH值,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主要受碳氮元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