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6039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02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湘中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文摘内容
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SMBC)的影响,研究湘中丘陵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天然次生林、杉木人工林、苗圃、农用坡耕地、水田)SOC和SMBC的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了SOC和SMBC含量,且SOC与SMBC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MBC含量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比SOC、微生物商更为敏感。与青冈+石栎次生林地相比,苗圃、农用坡耕地、水田SOC含量分别下降了36.99%~55.60%,31.70%~51.23%,23.73%~41.51%,且差异极显著,杉木人工林SOC含量也下降了25.75%~27.74%,且差异显著,水田SMBC含量增加了71.63%以上,而杉木人工林、苗圃、农用坡耕地分别减少了34.06%~35.20%,46.93%~57.04%,48.46%~55.06%,水田SMBC/SOC增加了130%以上,而杉木人工林、苗圃、农用坡耕地分别减少了6.77%~10.93%,7.20%~15.04%和10.15%~13.14%。SOC和SMBC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SOC、SMBC与全N、碱解性N、全P、有效P、全K、速效K的相关性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SMBC可作为衡量SOC变化的敏感指标,SOC和SMBC含量均可作为衡量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指标。表明湘中丘陵区天然次生林开垦为水田降低了SOC的积累,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天然次生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苗圃、农用坡耕地不同程度降低了SOC的积累和微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