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373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生物炭施用方式对黑土和潮棕壤养分及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刘兴[1
2
3
4]
武国慧[1
张玉兰
解宏图
陈振华
陈利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辽宁省现代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32(8)
页码
2693-2702
年份
2021
分类号
S15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氮磷养分
酶活性
土壤肥力
施用方式
文摘内容
为探明不同生物炭施用方式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元素转化的影响,通过设置在黑土和潮棕壤的两个为期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每年低量施用(AL,22.5 t·hm^(-2)·a^(-1))和间隔性高量施用(IH,112.5 t·hm^(-2)·5 a^(-1))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土壤生物学性质及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田土壤地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施用方式间比较,黑土AL处理的全碳和有机氮含量(31.55和1.89 g·kg^(-1))显著高于IH处理(25.77和1.71 g·kg^(-1));与对照相比,黑土AL处理脱氢酶活性降幅(26.75 mg·kg^(-1)·24 h^(-1))大于IH处理(17.69 mg·kg^(-1)·24 h^(-1)),而潮棕壤AL处理蛋白酶活性增幅(11.77 mg·kg^(-1)·h^(-1))却低于IH处理(29.95 mg·kg^(-1)·h^(-1))。与潮棕壤相比,生物炭施用对黑土全碳和有机氮含量的提升较大。生物炭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潮棕壤脱氢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却显著降低了黑土脱氢酶活性。土壤类型和生物炭施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微生物代谢活性及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总体来说,土壤类型和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