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间斑寇蛛粗毒的生物学特性



编号 zgly000052101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间斑寇蛛粗毒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 杨静  段志贵  周红  晏晓军  何小珍  王贤纯  梁宋平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07,53(4)

页码 682-688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59.226 

关键词 间斑寇蛛  粗毒  LD50  酶  生物学活性 

文摘内容 近几十年来,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已引起相关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为阐明其毒液中的特异性蛋白质和多肽活性成分对蜘蛛咬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其粗毒液中的生物学活性成分在神经生物学和药物研究方面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但直到现在,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了包括α-latrotoxin在内的几种间斑寇蛛毒性蛋白质的生物学性质和结构,但有关毒液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采用解剖分离毒囊的方法从产于我国新疆的间斑寇蛛提取粗毒,并对其理化和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粗毒的蛋白质含量为36.99%,对小鼠和蜚蠊的LD50 分别为0.39 mg/kg和 2.32 μg/g体重.小鼠经腹腔注射粗毒后,出现呆滞、共济失调、排汗、痉挛、食欲减退、呼吸短促、睁眼困难等中毒症状,而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小鼠活动正常.粗毒具有透明质酸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乙酰胆碱酯酶、蛋白水解酶等多种水解酶的活性.10 μg/ml该粗毒可以在31 min±3.05 min内完全抑制电刺激引起的大鼠输精管的收缩反应.6 μg/ml粗毒可在25 min±2.2 min内完全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膜片钳电生理实验显示,粗毒(1 g/L)对蜚蠊背侧不成对中间(Dorsal unpaired median, DUM)神经元的快瞬时钾电流、钠电流、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和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TTX-S型钠电流、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均无明显作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