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南极细菌胞外多糖溶液冻结特性的差示扫描量热研究



编号 zgly000137083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极细菌胞外多糖溶液冻结特性的差示扫描量热研究

作者 何培青  李江  王昉  顾敏芬  沈继红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9年11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Q936 

关键词 南极细菌  胞外多糖  冻结特性  差示扫描量热 

文摘内容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几种南极细菌胞外多糖(简称,EPSs)溶液的结晶、熔融、焓转变以及水合性质等冻结特性,分析了EPSs的浓度和分子量与其抗冻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溶液冻结过程中,仅0.25%的Pseudoalteromonas sp.S-15-13EPSs(分子量,6.2×104Da)可抑制冰核形成,溶液冻结温度较纯水的降低(1.07±0.62)℃;溶液的冻结焓降低说明冰核生长变缓,冰晶形成细小,0.125%的Shewanella sp.5-1-11-4EPSs(分子量,1.2×103Da)和Moritellasp.2-5-10-1EPSs(分子量,3.0×103Da)冻结焓分别较纯水的降低17.15%和29.13%,S-15-13EPSs在0.125%~0.5%的范围内可降低冻结焓,0.125%时冻结焓较纯水的低30%,其不冻水含量为(0.292±0.05)g/g。在冰晶熔化过程中,几种EPSs均可降低溶液熔融温度和熔融焓,促进冰晶熔化,使冰晶细小;4.0%的5-1-11-4EPSs、2-5-10-1EPSs和0.5%S-15-13EPSs的熔融温度较纯水的分别降低(2.70±0.15)℃、(2.30±0.39)℃和(4.66±0.42)℃。研究结果阐明EPSs可以通过改变菌体周围水的冻结特性,以抵御冰晶对微生物的损伤,大分子量EPSs对冰晶的抑制作用强于低分子量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