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068773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 王淑芳  王效科  张千千  肖钦  罗云建  杨乐  欧阳志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母体文献 生态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0,19(11)

页码 2558-2562

年份 2010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  土壤有机碳  林分类型  土层 

文摘内容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作为全球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天然次生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混交林、天然次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Blume)林、人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林、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林和灌丛等5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样区,进行密集采样和试验分析,探讨了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整个土壤剖面上(0~40 cm),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大小顺序均为: 杨桦林〉辽东栎林〉灌丛〉落叶松林〉油松林,总体上呈现出随土地利用强度和人为干扰程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即天然次生林比人工林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和积累;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在表层(0~10 cm)最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剖面分布差异明显;此外,不同林分在0~20 cm土层中的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占其剖面总储量的57%以上,即土壤有机碳富集在0~20 cm深的表层土体中。因此,为增加森林土壤固碳,应加强对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及其表土层的干扰。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