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源区“黑土滩”混播草地牧草植物量及营养动态初探



编号 zgly000161978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源区“黑土滩”混播草地牧草植物量及营养动态初探

作者 王彦龙  马玉寿  施建军  董全民 

作者单位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10年05期

年份 2010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黑土滩”人工草地  生产力  营养动态  利用方式 

文摘内容 黄河源区的极度退化草地——黑土滩,改建成人工草地是一种恢复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收获大量饲草。对黑土滩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赖草Leymus secalinus)的生产力和营养价值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放牧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高峰期8月到翌年4月,草地生产力自然损失量为144.3 g/m2,损失率为34.9%。这期间放牧利用导致牧草被采食187.2 g/m2。传统的放牧利用,使该类人工草地利用率为45.2%。冷季草地牧草营养价值全都下降,粗蛋白含量降低了69.86%,粗脂肪降低了65.85%。该黑土滩混播草地在夏季属碳氮营养型(CN),冬季属碳营养型(C)。因此建议,黑土滩混播草地在夏季生长高峰期适度进行人工割草,冬季进行适度放牧利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