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782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带状采伐毛竹林生产力变化规律
作者单位
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共建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宜兴竹林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23,59(2)
页码
22-29
年份
2023
分类号
S75
关键词
毛竹林
带状采伐
自然恢复
生产力
相关性分析
文摘内容
【目的】通过研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其竹林恢复的影响,阐明不同处理样地内生物量分配差异,揭示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年生产力动态变化,以期为评估伐后林分质量恢复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调查伐后5年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及生物量积累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在发笋大年均表现为竹秆》竹蔸》竹根》竹枝》竹叶,在发笋小年表现为竹根》竹蔸》竹秆》竹叶》竹枝。2)伐后第1年SC的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RB和CK无显著差异;伐后3年CK的竹枝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RB(P《0.05);伐后5年RB的竹根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CK,但竹蔸生产力显著低于SC和CK(P《0.05),SC地上生物量积累量(73 357.74 kg·hm^(-2))达到CK(63 728.99 kg·hm^(-2))水平。3)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处理样地中新竹各组分生产力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带状采伐没有降低竹林各组分生产力,采伐样地中毛竹各组分生产力随恢复时间逐渐增加,而保留样地生产力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带状采伐后新竹生长并没有将更多的生产力分配给地上部分,伐后5年,带状采伐样地生物量积累量能够恢复到对照样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