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水鹿和羚牛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重叠性分析



编号 zgly000171216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水鹿和羚牛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重叠性分析

作者 龚旭  付强  王磊  杨彪  张全建  张远彬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华师范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14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Q958.1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水鹿  羚牛  栖息地适宜性  重叠性 

文摘内容 水鹿(Rusa unicolor)和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濒危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对栖息地的利用特征是制定相关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利用红外相机和样线法收集四川鞍子河保护地内水鹿和羚牛的实体、粪便和痕迹等点位信息,在得到水鹿124个、羚牛79个有效点位的基础上,结合15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对保护地内水鹿和羚牛进行了栖息地适宜评价及其重叠性分析。结果表明:(1)水鹿和羚牛栖息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均达到良好水平,其AUC值分别为0.888和0.813;(2)水鹿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保护地的中、南部海拔1474—3336 m区域,面积分别为943.23 hm~2和3390.15 hm~2,分别占保护地总面积的6.25%和22.48%;(3)羚牛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保护地中、西部海拔1467—3823 m区域,面积分别为1808.37 hm~2和8384.35 hm~2,分别占保护地总面积的11.99%和55.59%;(4)水鹿和羚牛生态重叠指数较高,其D和I值分别为0.6739和0.9098,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重叠面积分别达261.10 hm~2和2048.41 hm~2,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地中、南部低山河谷区,受人为活动影响大。加强水鹿、羚牛、斑羚等同域偶蹄目动物的食性研究以及食性特征与栖息地选择利用之间的相关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