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编号 zgly000164887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作者 邓长芳  罗珠珠  李玲玲  牛伊宁  蔡立群  张仁陟  谢军红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9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81 

关键词 苜蓿-作物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脲酶  过氧化氢酶 

文摘内容 研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设置了苜蓿-苜蓿(L-L)、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和苜蓿-谷子(L-M)6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对苜蓿后茬轮作不同作物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吸收汇,且呈现夏秋高,春冬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L-L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最高,L-W处理较之降低了42.43%;L-C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最高,L-P处理最低;CH4吸收量以L-M处理最高,较L-F和L-L分别增加了62.71%和31.87%,综合增温潜势表现为L-L>L-M>L-C>L-P>L-F>L-W。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O2、CH4、N2O排放量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有显著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温度、过氧化氢酶是CO2和CH4排放的主导因素,土壤温度极显著影响气体排放,N2O排放主要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综合来看,与长期苜蓿连作相比,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种植一定年限之后轮作粮食作物能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弱农田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其中以小麦效果最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