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编号 zgly000134744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作者 安传光  赵云龙  林凌  李嘉尧  崔丽丽  马春艳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200062  上海200062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8年02期

年份 2008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崇明岛  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  生物多样性 

文摘内容 2006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岛潮间带设置21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甲壳动物29种,占总种数的46.03%;软体动物20种,占31.75%;环节动物10种,占15.87%;底栖鱼类2种;其它2种。优势种为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光滑狭口螺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38.28ind/m2,平均生物量为79.11g/m2。系统聚类分析和MD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把21个断面分为3组,崇明北部断面群、崇明东部断面群和崇明南部(含西部)断面群。Shannon-Weiner指数H′=1.85±0.528(范围0.946~2.783),Pielou均匀度指数J=0.306±0.098(范围0.142~0.489),Simpson优势度指数D=0.622±0.141(范围0.303~0.797)。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各断面的差异主要与盐度分布、底质及人为干扰有关。与同期的历史资料相比,底栖动物总物种数变化不大,但种类组成有所变化;优势种有所变化;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多样性指数近年来变化不大。围垦减缓使崇明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在人为干扰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原为优势种的河蚬、彩虹明樱蛤、麂眼螺、小头虫和疣吻沙蚕等的密度下降,已不再是优势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