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315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口湿地柽柳灌丛土壤盐渍化特征
作者
许婕
刘加珍
张天举
马笑丹
付丽
张亚茹
李苗
马玉芹
陈永金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2,42(17)
页码
7118-7127
年份
2022
分类号
S15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冗余分析
柽柳
黄河三角洲
文摘内容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灌丛下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7°35′—12′N,118°33′—119°20′E)黄河入海口附近,根据长势基本一致的原则分别在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和芦苇群落各选3株柽柳,采集柽柳灌丛下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盐分和盐碱化参数的空间分布以及距基茎不同距离处研究对象(土壤总盐(TS)、电导率(EC)、pH、交换性钠百分率(ESP))和环境因子(Na^(+)、K^(+)、Ca^(2+)、Mg^(2+)、Cl^(-)、HCO_(3)^(-)、SO_(4)^(2-))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为弱碱化盐土,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l^(-)》Na^(+)》SO_(4)^(2-)》Ca^(2+)》Mg^(2+)》HCO^(-)》K^(+)。除pH在土壤表层数值最低外,表层土壤TS、EC、ESP和盐分离子大于深层土壤,显示表聚性。(2)土壤盐分和盐碱化参数空间分布总体为:在柽柳基茎周围形成“盐谷”、“碱谷”效应,Na^(+)、Mg、Cl^(-)表现为“盐谷”,K^(+)、SO_(4)^(2-)、Ca^(2+)表现为“盐岛”。(3)在整个土壤剖面中,与TS、EC相关性最强的阴阳离子为Mg、Cl^(-),从灌丛中心到灌丛间裸地Ca、SO与TS、EC的相关性逐渐减弱,Mg^(2+)、Cl^(-)与TS、EC的相关性逐渐增强。Ca^(2+)和SO_(4)^(2-)与pH表现为较强的负相关性;与ESP相关性最强的阴离子为HCO_(3)^(-),与之相关性最强的阳离子为Na^(+)和K^(+),并且Na^(+)和K^(+)与ESP的相关性表现出从灌丛中心向外逐渐增强。(4)土壤盐渍化主要受控于Na^(+),从灌丛下到灌丛间裸地Cl^(-)对盐渍化程度的影响逐渐增加,SO_(4)^(2-)的影响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