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喀斯特槽谷区不同林草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特征



编号 zgly000167831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喀斯特槽谷区不同林草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特征

作者 曾江敏  何丙辉  李天阳  陈展鹏  吴耀鹏  曾荣昌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4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喀斯特  林草措施  土壤理化性质  入渗模型  回归模型 

文摘内容 为研究不同林草恢复模式对喀斯特槽谷区坡面的水土保持效应,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向坡面不同林草模式(林地、花椒地、灌草地)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特征。结果表明:(1)顺、逆向坡面下林地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好,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是花椒地和灌草地;顺向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逆向坡(P<0.05),但其他理化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0.05)。(2)顺、逆向坡面下花椒地入渗曲线较陡峭,而林地、灌草地相对较缓;灌草地入渗率最先趋于稳定(20min左右),而花椒地和林地入渗率在30min左右开始缓慢下降,直到75min以后渐渐趋于稳定;各林草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能力均为林地>花椒地>灌草地(P<0.05)。(3)入渗模型中,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712),模拟稳定入渗率与实测值间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高达0.978 9。(4)研究区土壤稳定入渗率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及pH均呈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呈负相关,其中总孔隙度对土壤入渗性能影响最大,有机质影响最小;利用上述指标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精确预测土壤稳定入渗率。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区坡面植被恢复选择及土壤入渗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