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编号 zgly000157935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作者 蒋政  丁雨龙  宋东杰  尹增芳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  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5年03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安徽横山  植物群落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次生林 

文摘内容 采用经典样地法、结合物种的重要值,对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类型、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物种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安徽横山植物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17科333属502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20属22种,裸子植物4科7属8种,被子植物101科306属472种;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92科268属419种,单子叶植物9科38属53种;含1~3种的科和属较多,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0.94%和94.59%。该群落垂直结构可划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老鸦柿(Diospyros rhombifolia Hemsl.)、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A.DC.)Nakai〕和栓皮栎(Q.variabilis Blume)为主要优势种;灌木层以中华绣线菊(Spiraea chinensis Maxim.)、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和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podocarpum(DC.)Yang et Huang〕等为主要优势种;草本层相对稀疏,优势种不明显。依据植物的分布状况、生长环境和结构特征,可将调查的24个样地分为8个群丛,群落类型总体上可划分为针阔叶混交次生林、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和人工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横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以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最强、针阔叶混交次生林次之、人工次生林最弱,且存在优势乔木重要值高、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则相对较低的现象。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早期开发、人为干扰和自然演替是安徽横山次生林植被分布、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该区域的植物群落向以针阔叶混交次生林为基础结构、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为发展方向的综合性群落演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