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丛枝病植原体侵染对泡桐组培苗组织内H2O2产生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71640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丛枝病植原体侵染对泡桐组培苗组织内H2O2产生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 田国忠  李永  梁文星  朴春根  黄钦才  郭民伟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0,46(9)

页码 96-104

年份 2010 

分类号 S763.14 

关键词 泡桐无性系组织培养  丛枝病植原体  过氧化氢(H2O2)  过氧化物酶(POD)  组织定位 

文摘内容 用保存的不同泡桐无性系染病和健康组培苗为试材,对染病苗、机械损伤、嫁接接种和健康组培苗组织中H2O2及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用DAB组织染色方法对H2O2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未损伤情况下多数染病泡桐苗和健康苗H2O2积累皆较少。机械损伤后,病与健苗皆出现H2O2过量积累,其中健苗强于病苗。在维管束部位,重症苗POD活性最强,轻症苗次之,无症和健康苗活性较低;而且所有苗在脉间叶肉组织POD活性都明显低于叶脉组织。用病接穗嫁接健康泡桐砧木的早期(3天以内)似乎与损伤反应类似(包括POD和H2O2产生);6天后损伤反应减弱。嫁接接种成功的组合至20天,在嫁接接口处仍维持高的H2O2释放和强POD活性,并且砧木主茎和部分叶片出现系统性POD活性增强和H2O2积累。采用KI/淀粉试剂对H2O2组织定位结果显示: 在健株主茎切片中皮层和髓细胞表面、木质部成熟导管管壁有较强的H2O2释放;而病株的相应部位产生量较少。在健康切片测定液中加入病主茎横切片可诱导健康切片H2O2积累量增加。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染病泡桐丛枝茎段外植体1h,在25~100mmol·L-1浓度范围内能明显缓解组培苗丛枝症状。抗坏血酸和低通气环境处理也有减轻病苗丛枝症状的作用。不同泡桐品系在活性氧代谢上的差异与其对植原体的抗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