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气候情景下四子柳的亚洲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化预测



编号 zgly000167120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气候情景下四子柳的亚洲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化预测

作者 李文庆  徐洲锋  史鸣明  陈家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9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四子柳  气候变化  适宜生境 

文摘内容 四子柳(Salix tetrasperma Roxb.)为杨柳科柳属为数不多的分布区扩展到热带的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华南和东南亚地区,但其生境破碎化较为严重。该物种具有较高的园林绿化价值和生态价值,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将为四子柳的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乃至柳属的起源和分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利用四子柳全面且精确的分布信息和高分辨率环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构建其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当代以及未来(2050,2070)的潜在空间分布格局,评价环境因子对分布模型的重要性,定量确定未来受到威胁的适宜生境区域和面积。结果表明,四子柳目前的适宜生境面积为234.65×10~4 km~2,主要位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和年均降水量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而言,从冰期至未来,四子柳的分布中心有南北往返迁移的趋势。四子柳在末次盛冰期时向西北方向扩张并开始出现于热带地区,表明该物种开始适应热带气候,进入全新世中期以后种群收缩并退缩到云贵高原的河谷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的平原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路径下2050年和2070年四子柳的潜在适生境有可能破碎化增加,建议对缅甸东部及中部成片减少的边缘群体进行实时监测。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