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569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芍药红斑病的研究
作者单位
南京林学院
南京园林设计研究所
母体文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1984年01期
年份
1984
关键词
病斑
芍药
红斑病
叶片
病株
萌发率
子实体
病原
牡丹
霉层
文摘内容
芍药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绿色茎。叶片受害后出现针头状的小点,最后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正面为暗紫红色,背面为栗褐色;茎上为暗紫红色长圆形小斑。经鉴定病原为 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0—24℃。孢子在自来水和蒸馏水中萌发率为57.7%和43.0%,而在25—50%的芍药及牡丹煎汁中萌发率提高到90%左右。人工接种试验证明此菌可自伤口侵入,也可无伤侵入。在20—24℃条件下潜育期5—6天,8℃时潜育期延长到14天。叶片上病斑出现后扩展很慢,经2至2个半月才形成子实体。此病的初次侵染过程很长,并可能只有一次再次侵染。初侵染源是病株残茎和散落在地面上的病残茎及病果壳。病害的发生与侵染源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在不伤及芽的情况下将地上部分清除乾净,并移栽到无病地,或在冬季加垫厚度为15厘米左右的肥土;并于植株萌发初到开花前喷洒1000倍多菌灵3次,能有效地防治此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