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甘肃临洮紫斑牡丹香飘万里



紫斑牡丹 潘春芳摄


紫斑牡丹 范宏摄


紫斑牡丹 范宏摄

  5月,甘肃省临洮县,牡丹花国色天香。在城市街道、农村巷陌,到处都飘散着牡丹花馥郁的芬芳。
  牡丹是临洮人心中的“富贵吉祥花”,所以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庭院宅旁都种着牡丹,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会兰州以南,距离兰州市不足百公里,古称狄道,秦始皇时期修筑的著名“万里长城”西起临洮,在甘肃境内绵延800多公里,东至鸭绿江,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临洮还是马家窑文化的发现地。如今,在发掘出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的马家窑彩陶的马家窑村附近,300多万株紫斑牡丹绵延1000亩,满城披红挂绿、群芳争艳,如同展开了一幅姹紫嫣红的塞上江南图景。
  临洮人自古爱花、护花、种花,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陇上花都”和“中国花木之乡”。这里盛产牡丹、大丽花、芍药、百合、蝴蝶兰等特色花卉,但临洮人最喜欢、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当属牡丹。
  临洮自唐代便是紫斑牡丹之乡
  临洮人栽培的牡丹中,培育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最具地域特色的,是紫斑牡丹。中国野生牡丹是全世界所有牡丹共同的祖先,而紫斑牡丹是中国特有的9种野生牡丹之一,也是最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的4种野生牡丹之一。
  有文献记载,临洮人栽培牡丹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因诗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而让后世以“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的唐代诗人李正封也来自临洮。临洮先后出土过绘有紫斑牡丹纹饰的唐代陶罐、宋代墓壁、金代彩砖等文物。但根据马家窑出土的绘有牡丹图案的彩陶片,临洮人栽培牡丹的历史恐怕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黄河先民。
  生于高原的紫斑牡丹抗旱又抗寒,植株高大寿命长,连香气都要较一般牡丹浓郁。紫斑牡丹花形多变、颜色绚丽,因每片花瓣上都有紫红色的斑块而得名。因花色不同,紫斑牡丹分为二三十个品种,其野生种分布在甘肃南部深山密林中,人工栽培品种分布则较为广泛。
  相较其他牡丹品种,紫斑牡丹身材高挑,动辄2米高,有些高达3米多,是最长寿的牡丹,人工栽培的紫斑牡丹平均寿命可达80多年,有的甚至近200年。紫斑牡丹分布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黄土高原上,从黄河之滨到长江源头、从喧闹都市到静谧山村,随处可见紫斑牡丹。
  牡丹产业“花开富贵 香飘万里”
  若论中国的紫斑牡丹,一定绕不开甘肃临洮;若论临洮的紫斑牡丹,一定绕不开曹家坪。
  临洮县曹家坪村牡丹园面积1000亩,栽培历史悠久,园中汇聚古牡丹树4000株,其中不乏超百年树龄的古树,园内300余株优品牡丹成功引种北京故宫。曹家坪的紫斑牡丹还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今年,曹家坪牡丹园自5月9日开园以来,每日游客上万人。5月12日,记者随人流来到曹家坪村,村口散发着牡丹花的芳香,村头巷陌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牡丹园里,五颜六色的紫斑牡丹竞相绽放,红的、紫的、黄的、绿的、白的、粉的,重瓣的、单瓣的、绣球的,色彩丰富、花型多样,移步换景,远近高低各不同,行走其间,心旷神怡。
  这片牡丹园是曹希望老人历经多年建成的。老人过世后,孙子曹佰平大学毕业即回到家乡创业,大量种植牡丹、芍药,经过10多年打拼,曹家的牡丹产业蒸蒸日上。因为这片牡丹园,曹家坪村成了省内外知名的观花旅游打卡地,村民们有的办农家乐、开茶馆,有的卖小商品、鲜切花、盆景花卉,家家户户享受着牡丹花产业带来的“花样”红利。
  牡丹花美,但目前还无法制成大宗商品鲜切花。曹佰平利用牡丹种植经验,成功开发出了“小牡丹”——芍药的鲜切花产品。目前,园区种植芍药600亩,鲜切花畅销国际市场。在招徕四方游客前来观赏牡丹的同时,盆栽小株牡丹和芍药鲜切花正走出田野、花园,走进城市、楼宇、民居,令人沉醉,让人惊艳。
  牡丹浑身是宝,根皮能入药做“丹皮”,紫斑牡丹籽粒饱满,是生产牡丹籽油的上好品种,此外,牡丹花蕊、花瓣、叶芽都可以做茶,牡丹鲜花饼一经上市便广受好评,临洮牡丹酒已成为临洮人招待八方来客的头牌名酒……
  临洮借助牡丹产业,打造了七彩·双联、香约·曹家坪、多彩·马家窑、魅力·边家湾等乡村旅游品牌,相继建设了11个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紫斑牡丹,在临洮这座陇中小城,真可谓花开富贵、香飘万里。(潘春芳)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5-30

关键词 甘肃  临洮  紫斑牡丹  牡丹  牡丹产业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