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围封对准噶尔荒漠植物和土壤恢复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73803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围封对准噶尔荒漠植物和土壤恢复的影响

作者 魏鹏  安沙舟  柯梅  李超  侯钰荣  兰吉勇  康帅  靳俊鹏 

作者单位 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年卷期 2021,12(6)

页码 840-848

年份 2021 

分类号 Q94 

关键词 多样性  植物群落  土壤细菌  土壤养分  准噶尔沙漠 

文摘内容 封育是恢复退化草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封育在草地植物及土壤恢复中的作用尚存争议,尤其在荒漠中,为了进一步评估封育对荒漠植物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的植物群系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封育前后植物、土壤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荒漠植物群系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封育后有一定的增降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封育后伊犁绢蒿群系植物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分别提高了58.99%、59.35%、33.29%和51.21%;白梭梭群系分别提高了15.49%、33.52%、20.85%和5.13%;盐生假木贼群系分别提高了83.80%、31.51%、76.66%和33.33%。封育后3种植物群系细菌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其中伊犁绢蒿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增加了12.74%和2.92%;白梭梭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升高了17.08%和3.17%;盐生假木贼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封育后虽有高低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封育显著增加了荒漠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荒漠植物群系群落生产力,但封育后荒漠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这些研究表明,封育是恢复荒漠生态的有效方法,但可能对土壤养分的固存意义不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