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1567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曾馥平 彭晚霞 宋同清 王克林 吴海勇 宋希娟 曾昭霞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观测站 南京农业大学茶学研究所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7,27(12)
页码 5110-5119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自然恢复 植被特征 群落演替 桂西北喀斯特
文摘内容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以坡面为尺度,以顶极群落为对照,运用干扰理论和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4类典型干扰区自然恢复22a之后植被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共出现维管束植物91科206属241种,仅有自然保护区的26.6%,6种植被类型的顺向演替系列为石漠化稀疏草丛→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片段。随着坡位的上升,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密度则呈少、多、次少的单峰分布状态,各项指标均远低于自然保护区。不同干扰方式对植被自然恢复的影响不同,其中整坡火烧+垦殖的破坏性最大,呈现了石漠化景观,整坡火烧+放牧次之,采樵属选择性干扰,采樵+放牧+坡脚火烧的恢复相对较快,没有放牧干扰的采樵+坡脚火烧恢复更好。此外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桂西北喀斯特干扰区在不同立地类型上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4条植被恢复途径。对因各种人为干扰导致的桂西北喀斯特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状态下的植被恢复建设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