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网孔分解袋法的荒漠草原柠条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变化



编号 zgly000167608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网孔分解袋法的荒漠草原柠条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变化

作者 刘佳楠  赵娟  常海涛  张安宁  陈蔚  刘任涛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19年06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812.2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  枯落物分解  元素变化  灌丛大小  网孔分解袋 

文摘内容 以宁夏荒漠草原柠条(Caragana kornshinskii)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分解法(4、2和0.01 mm),研究了不同大小柠条灌丛(极小型Ⅰ、小型Ⅱ、中型Ⅲ、大型Ⅳ)下微生境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质量残留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分解至210 d时,N、K元素在3种网孔内均呈现释放状态,而P元素和纤维素在3种网孔内均呈现富集状态。木质素仅在0.01 mm网孔内的大型灌丛微生境中呈富集状态,而在极小型、小型和中型灌丛微生境中呈释放状态。2)在Ⅱ类、Ⅲ类和Ⅳ类灌丛微生境中,枯落物养分元素残留率表现为3种网孔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是在Ⅰ类灌丛微生境中, N、 P和K元素残留率均表现为0.01mm(–32.99%、 121.03%、–2.04%)>4mm(–63.64%、14.31%、–6.95%)> 2 mm(–75.47%、9.79%、–36.32%),木质素残留率表现为0.01 mm(–10.56%)> 2 mm(–46.18%)> 4 mm(–49.59%),而纤维素残留率表现为2 mm(160.44%)> 4 mm(97.80%)> 0.01 mm(21.56%)。研究表明,在宁夏荒漠草原地区,3种网孔分解袋内不同大小柠条灌丛微生境中枯落物N、K、P元素和纤维素变化规律均相似,而木质素受到土壤动物类群分布和柠条灌丛大小的双重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