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562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家蚕起源于黄河中游中华民族发祥地
作者 段佑云
作者单位 安徽农学院蚕桑系
母体文献 蚕业科学
年卷期 1983年01期
年份 1983
关键词 野桑蚕 二化性 滞育卵 黄河中游 三化性 杂种群 滞育激素 继代 陕北地区 古代文明
文摘内容 世界各地饲养的家蚕染色体数目都是n=28。中国陕北地区有n=28、二化性为主一、二化性自然混杂种群的野桑蚕。四川、浙江等省气候温暖湿润,有三、四化性自然混杂种群的野桑蚕,染色体也是n=28。我国云南、广东、广西、新疆等省、区和越南、阿富汗均无野桑蚕。陕北家蚕在农家自留蚕种的年代,都是一化性。实验得知:一化性种有的能分化出二化性蚕,二化性种有的能分化出三化性蚕;广东轮月系有滞育卵多化性种,引进热带即能自然生活继代,演变成为无滞育卵多比性种。河内的无滞育卵多化性老品种,分泌“滞育激素”机能已退化,引进温带,因不产滞育卵,在冬季天寒,桑树落叶期较长的环境中,不能自然生存。就中国境内来说,家蚕和野桑蚕都由北向南,随气温逐渐增高而增加化性。家蚕由一化→二化→有滞育卵多化→无滞育卵多化;野桑蚕由一、二化自然混杂种群→二、三化自然混杂种群→三、四化自然混杂种群。古代交通不便,远道携带蚕种,只有一、二化性种滞育卵共不发育阶段经过日数长的才能适应。考诸史籍,黄帝族原居住陕北。中华民族中汉、黎两族均由北向南发展,古代文明相随传播。陕北有些地方有实生地桑(桑墩、桑朴)和乔木桑,塬面较完整。原始社会人类就塬边挖洞居住,利用地桑及野桑蚕比较方便。可以设想,捕捉野桑蚕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