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秸秆还田方式对关中盆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4508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秸秆还田方式对关中盆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作者 李秀  韩佳乐  吴文雪  张建国  赵英  冯浩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4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41.4  S512.11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产量 

文摘内容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过程、水热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关中平原无秸秆还田(T0)、秸秆覆盖还田(T1)、秸秆翻压还田(T2)和氨化秸秆翻压还田(T3)4种还田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有机碳(SOC)、全氮(TN)、温度、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BC和MBN在整个生育期大致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在生育期均能有效增加土壤MBC和MBN含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增加耕作层SOC和TN含量,且对表层(0—10cm)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于下表层(10—20cm);T1、T2和T3在前期可提升土壤温度,T2日均温最大,越冬期后降低日平均地温;T3、T1和T2分别增加地上部生物量19.41%,5.63%和11.19%,增加籽粒产量23.48%,20.17%和13.17%,其中T3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明显优于其他秸秆还田方式;同对照相比,T3、T2和T1可显著提高WUE 28.73%,15.36%和18.83%。T3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效果优于其他秸秆还田方式,建议氨化秸秆翻压还田最为优化,对于关中地区旱作农业秸秆还田技术的完善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