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编号 zgly000173810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作者 孙浩哲  王襄平  张树斌  吴鹏  杨蕾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5(6)

页码 594-605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1 

关键词 凋落物产量  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  林分因子  演替  功能性状  阔叶红松林 

文摘内容 凋落物产量是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分,也是连接地下与地上生态过程的关键环节。但在森林演替进程中,生物多样性、林分因子、功能性状如何共同影响凋落物产量及其时间稳定性,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在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分布的北界黑龙江胜山保护区,选择从演替早期到红松原始林的4个演替(或发育)阶段,连续3年测定凋落物产量,以3年凋落物产量的变异系数的倒数(1/CV)反映其稳定性。采用层次划分和变异分离等方法研究林分因子(最大树高、胸径、胸高断面积、林冠空隙度)、群落水平功能性状(叶碳、氮含量及比叶面积)和乔木多样性(物种、功能、谱系多样性)对凋落物产量及其稳定性的相对作用大小。结果表明,演替早期凋落物产量显著低于后3个演替阶段,从演替中期至演替晚期凋落物产量无显著差异。凋落物产量的稳定性随演替进展显著提高。对变量重要性的评价表明,凋落物产量主要受林分因子(最大树高、胸高断面积、林冠空隙度)和性状(叶碳含量)的影响,物种丰富度也起一定作用;而功能多样性对于凋落物稳定性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林分因子(如最大胸径)。生物多样性对凋落物产量的独立解释力仅为0.41%,而对其稳定性的独立解释力为33.12%,说明多样性对凋落物稳定性有着独立于林分因子、性状之外的重要作用。同时,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性、性状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最高达53.8%),说明这3种因素共同作用于凋落物产量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的恢复演替不仅能提高森林生产力,还可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保护原始林及促进森林恢复演替是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