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历史时期哈密绿洲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



编号 zgly000159746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历史时期哈密绿洲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

作者 魏建斌  张多勇  康利军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新疆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母体文献 干旱区研究 

年卷期 2014年01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X171 

关键词 历史时期  绿洲  时空分布  动力机制  哈密 

文摘内容 早在5万年前,哈密盆地就有中国北方原始人的生活痕迹,如哈密七角井、三道岭文化遗址。到公元前14世纪末和13世纪,哈密五堡、四堡等地的塞人已过着定居生活。进入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伊吾卢地成为哈密有文字史料记载的第一块绿洲。唐代设置伊州,下辖伊吾、纳职、柔远3县,绿洲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元代在哈密力(哈密)屯垦,明代设哈密卫,绿洲分布范围有所扩大。至清代,哈密绿洲分布范围迅速扩大。民国时期,坎儿井的大量开凿,使哈密绿洲在老绿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大片新绿洲。哈密绿洲的地理分布经历了从冲积-洪积细土平原泉水易岀露带到修渠和开凿坎儿井引沟水、泉水或地下水灌溉地和低山带,再到冲积-洪积砾质平原和干燥剥蚀风蚀平原的过程。这一结果是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清代以前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清至民国时期人文因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文因素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