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种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西部白燕7号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72136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种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西部白燕7号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者 王雪莱  郭潇潇  郭伟  于崧  薛盈文  于立河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20年08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544.9 

关键词 燕麦  种植密度  生产性能  光合特性  饲草产量 

文摘内容 为了探明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白燕7号(Avena sativa ‘Baiyan No.7’)高产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松嫩平原西部地区饲用燕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300万(D1)、450万(D2)、600万(D3)、750万(D4)、900万(D5)和1 050万(D6)株·hm–2共6个密度水平,分析种植密度对白燕7号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白燕7号物候期提前,生育期缩短,生育后期的株高和茎粗显著降低(P <0.05),各生育时期的分蘖数显著降低(P <0.05)。2)种植密度对燕麦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P <0.05),随着密度的增加,燕麦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至开花期呈升高的趋势,开花期至乳熟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种植密度对各生育阶段光合势及总光合势均有显著影响(P <0.05),随密度的增加,光合势在孕穗期前呈升高的趋势,孕穗期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光合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4)在开花期,燕麦旗叶光合性能随密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 <0.05)。5)种植密度对各生育时期燕麦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在大多数取样期,二者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均在D5处理产量达到最高;在不同的生育时期,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以乳熟期最高。综上,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白燕7号适宜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且以乳熟期收获最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