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栽培利用考述



编号 zgly000166994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栽培利用考述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研究所  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5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541 

关键词 苜蓿  近代  华北  苜蓿史 

文摘内容 华北及毗邻地区是我国近代农业变革的重要区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农业技术有明显的进步。苜蓿作为华北及毗邻地区(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河南、山西、绥远、山东及苏北地区)的重要作物或饲草,在变革的农业发展中,苜蓿亦得到发展。采用植物考据学方法与原理,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对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栽培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考证。结果表明,齐如山考释了华北地区苜蓿的方言,发现该地区常将苜蓿读为木须。据不完全考查,该区域近代大约有73个县(厅、地区)有苜蓿种植,其中以山东最多,达27个县,河北次之,达19个县,山西第三,达11个县,3个省占总数的78.0%。由于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种植,都形成了地方苜蓿品种,如晋南苜蓿、蔚县苜蓿、无棣苜蓿及淮阴苜蓿等。在华北地区为了发展苜蓿,政府也出台了若干项鼓励种植苜蓿的政策。苜蓿是华北及毗邻地区极好的饲草,常以花草的形式饲喂家畜,在苜蓿幼嫩时亦是很好的蔬菜。在近代盐碱地改良中,苜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山东和苏北盐垦区都有苜蓿种植。苜蓿是其主要播种形式,并注意到了播种床的精耕细作,本地区苜蓿一年刈割3次,用钐镰刈割。苜蓿种一次可使用10余年,但苜蓿怕积水。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