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绢蒿荒漠植物种子大小、形状变异及其生态适应特征



编号 zgly00016238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绢蒿荒漠植物种子大小、形状变异及其生态适应特征

作者 靳瑰丽  鲁为华  王树林  陈乙实  汪传建  马春晖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4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绢蒿荒漠  种子大小  种子形状  变异  生态适应 

文摘内容 广布于北疆地区的绢蒿荒漠草地作为重要牧场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收集了绢蒿荒漠的88种植物种子,对种子大小、形状及物种生活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利用系统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两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谱系信号分析,并对不同种子对荒漠、半荒漠环境条件的适应类型进行了归纳分类。结果表明,88种种子大小可划分为A型(0.01~0.10mg)、B型(0.10~1.00mg)、C型(1.00~10.00mg)和D型(10.00~50.00mg)4种类型,其中B和C型种子在数量上占优势地位。所涉及物种可分为6种生活型,以一年生、多年生及短命植物为主。种子形状指数为0.00~0.20,细长或扁平种子有42种,球形或接近球形种子有46种。种子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科间、科内种间以及同种植物异型种子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种子大小无明显的谱系信号,存在一定的可塑性。种子形状具有明显的谱系信号,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绝大多数植物种子能够通过种子多型性、产生种子粘液、具有助力传播结构、特殊生活型以及动物消化道传播等适应对策对特殊环境产生很强的适应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