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748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学科分类
220.1520;林木遗传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30(1)
页码
157-164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43
S718.5
关键词
毛柄小勾儿茶
生境片断化
AFLP
保育遗传
濒危物种
文摘内容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rui var.pubipetiolata)现存于浙江和安徽的4个片断化居群中的89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其它木本濒危植物相比, 毛柄小勾儿茶具有与它们相当的遗传多样性, 8对选择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22条清晰的条带, 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Pp=26.4%, 其中马家河居群最高(29.5%)而湍口居群最低(23.8%), 居群的平均基因多样度为Hep=0.1628(0.1405-0.1724); 而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为Ps=36.9%, Hes0=0.202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1939, 表明居群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 进一步利用AMOVA软件对遗传变异进行等级剖分发现。24.8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地理宗间(浙江地理宗和安徽地理宗), 14.7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 60.42%存在于居群内。该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片断化和居群减小导致了毛柄小勾儿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丧失和遗传分化, 并对毛柄小勾儿茶的生存造成潜在威胁。该文还就保育策略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