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968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30(4)
页码 633-639
年份 2006
分类号 S512.1 S688.4
关键词 沙冬青 浸种 温度 粒径 发芽率 幼苗出土
文摘内容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由于其分布的环境条件特殊,现存植被天然更新困难,人工育苗、造林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种皮透水性,获得整齐一致的发芽,分别用21.5(室温)、40、60、80和90℃的温水浸种5 min.结果表明: 60℃温水浸种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并有效地降低硬实率.对比分析了15、20、25、30、35和40℃环境温度下种子萌发的特性,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30℃,而胚根及下胚轴伸长最快的温度为25~30℃.较低温度下种子发芽延续时间较长,并且种子萌发后下胚轴和胚根伸长缓慢,易形成畸形(胚根严重扭曲、缢裂)幼苗.15℃时畸形幼苗占发芽种子数的28.1%,而30~40℃时仅占5.2%~8.6%.温度过高不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40℃时,吸胀种子绝大部分丧失活力,发芽种子在35℃以上温度下生长2~3 d,胚根胚轴组织呈水渍状坏死.另外,催芽后的种子播种在河沙中子叶出土最快,出土率可达63%,显著高于在粘质壤土中出土率(11%).不同粒径的种子播种后幼苗生长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粒径5 mm以下小粒种子播种后幼苗长势弱,苗期成活率低,生长70 d后幼苗成活率仅为35.4%,而粒径5 mm以上种子同期幼苗成活率达56.2%.据上述试验结果,结合自然分布区内环境条件的资料,分析了沙冬青濒危原因,并为植被恢复育苗措施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