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350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广东省地方鸡线粒体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
作者
黄勋和
余哲琪
翁茁先
何丹林
易振华
李威娜
陈洁波
张细权
杜炳旺
钟福生
作者单位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五华三黄鸡科技创新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8年03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831
关键词
广东地方鸡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起源
文摘内容
系统评估地方鸡的遗传变异水平并追溯其母系起源,可为保护利用优质家禽种质资源库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广东省和邻省共12个地方鸡品种的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分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系统关系,并构建单倍型系统发生树和中介网络图。360份样品共检测到60个突变位点,均为转换。定义了85种单倍型,归属于单倍型类群A、B、C和E,在12个鸡品种中均有分布,其中B是优势单倍型类群(187个,51.94%),E次之(76个,21.11%)。B02和C01是优势单倍型(85个,23.61%;48个,13.33%),为12个鸡品种共有;E03位居第三(35个,9.72%),杏花鸡、黄郎鸡和宁都三黄鸡未见此单倍型。杏花鸡集中分布在单倍型类群B,惠阳胡须鸡和中山沙栏鸡则主要分布在单倍型类群E;怀乡鸡的单倍型数量最多,中山沙栏鸡的最少。广东地方鸡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12–0.015,单倍型多样性0.805±0.047至0.949±0.026,核苷酸多样性0.0102±0.0017至0.0138±0.0009。邻接树和中介网络图将85种单倍型划分为进化枝A、B、C和E,广东省与邻省地方鸡单倍型的地理分布模式相似。中性检验显示广东地方鸡未经历明显的群体历史扩张。结果表明广东地方鸡处于较好的保护状态,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品种的形成受到邻省和北方家鸡的影响,东南亚红原鸡对广东地方鸡也有重要的遗传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