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北京西海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休眠卵库的遗传分化



编号 zgly00013707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北京西海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休眠卵库的遗传分化

作者 李黎  牛翠娟  马蕊 

作者单位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9年02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S963.214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休眠卵库  遗传多样性  分化  种群增长  个体大小 

文摘内容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序列片段(543bp)对孵化自西海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库的46个克隆进行分析,共发现6个单倍型,平均遗传距离为0.032,分别聚在2个分支。选取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克隆群,分别对其在3种食物浓度(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1×106cells/ml,6×106cells/ml,12×106cells/ml)和3种温度(15℃,25℃,35℃;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6×106cells/ml)下的适合度特征(R0和rm)以及个体大小(背甲长和背甲宽)进行比较研究。生命表实验结果显示,单倍型与食物浓度的交互作用(R0:P=0.038;rm:P=0.027)以及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R0:P=0.006;rm:P=0.000)对种群增长均有显著影响,这4个单倍型克隆群对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偏好,并且各个克隆群对于环境变化有不同的生殖反应。形态测量结果显示,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背甲长:P=0.033;背甲宽:P=0.000)以及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背甲长:P=0.027;背甲宽:P=0.000)对个体大小均有明显的影响。结合生命表及形态数据,探讨了休眠卵库中各个克隆群的生态位及形态分化以及可能对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产生的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