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喀斯特区石漠化治理对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影响--以黔中杠寨小流域为例



编号 zgly000172534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喀斯特区石漠化治理对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影响--以黔中杠寨小流域为例

作者 侯贻菊  李倩  崔迎春  赵文君  杨滨  丁访军  朱军  吴鹏 

作者单位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母体文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0,40(5)

页码 111-127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14.2 

关键词 喀斯特区  石漠化  综合治理  土壤水分-物理性状 

文摘内容 【目的】为了更科学系统地评价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土壤效应,揭示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演变趋势,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黔中喀斯特区杠寨小流域为例,于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分别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各工程治理措施、植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状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水分-物理性状以非石漠化的最佳,潜在石漠化的次之,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的居中,轻度石漠化的最差,且非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治理年限的增加,流域内土壤容重的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和渗滤率则均呈增加趋势,土壤质量总体得到了一定提升;土壤水分-物理性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基本上呈降低趋势;不同工程治理措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较大,而退耕还林的则恢复较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其改善程度均要高于阔叶林和经果林。对区域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解释程度依次为土层深度(39.10%)》坡度(26.32%)》监测年限(18.05%)》石漠化程度(11.65%)》工程措施(3.20%)》植被类型(1.69%)。【结论】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要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工程治理措施,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