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化学风化特征及物源区意义



编号 zgly000160773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化学风化特征及物源区意义

作者 谢远云  张丽娟  何葵  康春国  臧淑英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哈尔滨学院地理系 

母体文献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年卷期 2009年02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P445.4 

关键词 沙尘沉降物  化学组成  化学风化  粉尘源区  哈尔滨 

文摘内容 对哈尔滨2006年3月10日沙尘沉降物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2、Al2O3和TFe2O3含量分别为54.87%、13.27%和5.63%,三者之和达73.77%;CaO、MgO、K2O、Na2O、TiO2、P2O5和MnO含量分别为3.78%、2.57%、2.63%、1.76%、0.77%、0.24%和0.11%。沉降物中的常量元素多表现为迁移淋失,Mn和Ti明显富集而Mg和Fe轻微富集,元素的迁移淋失率依次为:Na>P>K>Si>Al>Ca>Fe>Mg>Ti>Mn;微量元素除Nb、Sr迁移淋失外,其余元素表现出富集特征。与哈尔滨2002年沙尘沉降物、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与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镇江下蜀土及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物进行对比分析,(Al+Fe+Ti+Mn)/(Mg+Ca+K+Na)比值、成分变异指数ICV、CIA等化学风化参数及A-CN-K化学风化趋势图均显示,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经历了低等化学风化程度,明显强于兰州黄土和古土壤,弱于洛川黄土,显著弱于洛川古土壤、西峰红粘土、镇江下蜀土和宣城风成红土。哈尔滨沙尘源区处于大陆化学风化的早期,气候生物状况好于西北地区,包括沙漠和黄土高原在内的西北地区不会是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物源区,或者至少不是主要物源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