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卧龙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特征分析



编号 zgly00016860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卧龙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特征分析

作者 的么罗英  王晓  张晋东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 2019年05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863 

关键词 共存机制  大熊猫  人类活动  红外相机  卧龙自然保护区 

文摘内容 目前,关于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空间共存机制主要存在3种假设模式:即毗邻但空间不重叠;共享局域空间,但活动区域分开;共存在小尺度空间。明确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空间利用模式,能为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提出科学参考依据。为此,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集中分布区域同时监测大熊猫及人类活动,通过分析大熊猫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大熊猫与人类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初期(2011. 11—2013. 04)人类活动月相对丰富度较低,此时该区域内监测到的大熊猫月相对丰富度较高。但从2013年5月起人类活动强度骤增且此后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导致大熊猫的月相对丰富度急剧降低。(2)虽然在关键的限制性因子(如水源等)的利用上大熊猫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存在重叠,但总体而言,人类活动频繁出现的区域大熊猫的出现频次明显减少。结合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的3种机制分析得出大熊猫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共存模式为共享局域空间,但活动区域分开。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保护区应全面考虑人类干扰活动对大熊猫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同时,减少人类与大熊猫对空间和资源的竞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