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紫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和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编号 zgly000153189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和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 周健  苏友谊  代松  李淑娴 

作者单位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6年06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685.99 

关键词 紫荆  超微结构  种子休眠  种皮  胚乳  SEM  TEM 

文摘内容 为探讨紫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结构和胚乳细胞内含物的变化,对不同成熟期紫荆种子的种皮和胚乳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紫荆种子发育初期,种皮表面出现孔状结构;随着种子的逐渐成熟,种皮表面气孔消失,蜡质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厚,种孔和种脐也逐渐开裂。从种皮的纵切面可以看出,种脐部位栅栏层形成较早,为单层细胞结构。花后105 d可观察到由种脐沿种子表面延伸的输水管道,花后135 d时,输水管道内出现由种脐沿种皮延伸至种子另一端的管胞群。种子发育成熟时,种子中间部位的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角质层主要由蜡质及其他覆盖物组成,栅栏层则由单层紧密排列的长柱状厚壁的大石细胞构成。角质层和栅栏层的这种结构可能是影响紫荆种子种皮透性进而引起休眠的原因之一。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紫荆种子发育初期,胚乳细胞内存在大液泡,但脂滴与高电子致密物质数量较少。随着种子的不断成熟,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逐渐形成,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代谢速度较快,之后这些细胞器又逐渐降解消融,脂滴和高电子致密物质则不断增加,说明随着种子的发育,胚乳内大分子贮藏物质不断积累,物质代谢活动降低,种子逐渐进入休眠期。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