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黑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



编号 zgly000169160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黑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

作者 王昱  刘娟娟  冯起  刘贤德  王之君  郭亚敏  孔德星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20年01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黑河  底栖动物  生物学指数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文摘内容 2018年8月对黑河上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3种,其中节肢动物34种,软体动物7种,环节动物为2种;优势种为大蚊(Tipulidae sp.)、豆娘幼虫(Damselfly sp.)、水蜘蛛(Argyroneta sp.)、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琥珀螺(Suecinea sp.)、白旋螺(Gyraulus albus)。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6.94 ind·m-2和3.74 g·m-2;底栖动物的现存量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干流(1 032 ind·m-2、60.0963 g·m-2)大于支流(276 ind·m-2、3.5233 g·m-2)。由Sorensen相似性指数分析得出在不同生境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干流底栖动物(36种)明显比支流(15种)丰富。聚类分析显示,物种相对丰富的牛板筋、小孤山、龙渠、湿地公园、张掖黑河大桥、高崖、罗成、正义峡采样点聚为一类,其余各点聚为一类。根据Carlander生物量指数得出黑河上中游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其中上游支流呈现贫营养水平,干流为中营养水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