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编号 zgly000174204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作者 赵元  张伟  胡培雷  肖峻  王克林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21)

页码 8535-8544

年份 2021 

分类号 S15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组分  惰性碳指数  植被恢复  喀斯特 

文摘内容 植被恢复被认为是提升退化区域土壤有机碳(SOC)固持的有效措施。然而,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植被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模式下SOC不同组分变化特征、稳定性和固持能力的研究还较缺乏。以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以耕地为对照,以恢复15年的人工恢复(人工林)和自然恢复(耕地撂荒后植被自然演替为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SOC、颗粒态有机碳(POC)、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易氧化态有机碳(ROC)、惰性碳指数(RI)和SOC相对固持能力(SCS_(capacity))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人工林和灌丛SOC、POC和ROC含量显著高于耕地,且灌丛POC和ROC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MOC则在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与耕地相比,人工林和灌丛RI显著下降,但SCS_(capacity)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15年后主要提升土壤活性碳组分,且自然恢复比人工恢复更有利于于提升土壤活性碳组分;然而,耕地退耕后短期内土壤碳稳定性并未增加,强调植被恢复后避免再次毁林开荒对于维持土壤碳固持的必要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